構建審美心性義理
●張首映
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2月04日
來源:天門網(wǎng)
打?。?span id="printapp">
字體:
對待自然,美學講天、地、人和諧和美,有無數(shù)動人描述。如遇鳥獸哀鳴、草木摧折、山石毀壞,“惻隱之,不忍之,憫恤之,顧惜之?!?nbsp;
對待他人,美學秉持如此情懷: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?!?nbsp;
對待社會,美學堅信:“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,將是這樣一個聯(lián)合體,在那里,每個人的自由發(fā)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(fā)展的條件?!?nbsp;
對待自我,美學強調審美自信、自覺、自樂、自行?!凹娢峒扔写藘让蕾猓种刂孕弈堋薄奥仿湫捱h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?!?nbsp;
這些極具審美心性意蘊的美學思想,得到廣泛傳播,有些已家喻戶曉。這表明審美心性研究有益于人生、有益于社會、有益于美學。美學花更大精力投入審美心性研究,大有可為。
美學作為審美人生的必修課、人生審美的教科書,直面人的精神世界,為人的審美心性把脈定性定向,引導審美心性朝著合規(guī)律合目的方向發(fā)展。人的心性是個復雜體,有真有假,有善有惡,有美有丑,或“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魔鬼”。人生百態(tài),各不相同,有的中庸或偏執(zhí),有的誠懇或狡黠,有的睿智或陰險,有的豪邁或纖弱,有的仗義或狹隘,有的狂狷或媚俗,有的飄逸而不切實際,有的浪漫而罔顧過程。美學告訴人們,哪些是美的,哪些是丑的;哪些是雅的,哪些是俗的;哪些可美化雅化,如何去丑避俗;哪些需揚棄乃至拋棄,不丟掉一些不美的,會帶來污點、造成污染;經(jīng)過哪些階段能達到完善完美。這樣由表及里、由膚到骨,知人論世、相向而論,有序提高人們自我修煉、自我反省、自我完善的信心和能力,美學就能服務人生并美化人生,促進人們確立審美精神、端正審美心性,通過審美體驗,向著如古人所說的“內圣外王”方向努力。
柏拉圖《理想國》有這么一段陳述:人在童年,感受藝術,獲得節(jié)奏、和諧等概念,往往能順暢地通達情理之美,成長后能更好獲得理性;由此心靈之美出發(fā),逐步接近法律與制度的美、科學的美,最后得到對絕對美的直覺認識、進入審美理想世界。用今人話說,就是從人生審美走向社會審美,從個人心性之美邁向社會和諧之美,通過審美經(jīng)驗、審美認識、審美超越,進入精神上的審美理想國。這就要求美學注入社會關系審美元素,使得真善美得以貫通;注入社會環(huán)境審美元素,使得審美精神得以彰顯;注入社會歷史審美價值,使得時代審美成果得到歷史檢驗。
比如,“凈化”這個古老美學概念,現(xiàn)在被廣泛使用,對自然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社會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政治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學術生態(tài)也要凈化。一個社會,丑、俗、污等泛濫,如同精神上的洪水泛濫;如果大面積地以丑為美、以俗自傲、以污為凈、貪污腐敗成風,那么,這個社會的精神大廈就會坍塌。再如,“理想”是一個關于明天會比今天好、將來會比現(xiàn)在好、從有限走向無限、從必然走向自由的審美理念,也是一個被后世用之不竭的古老美學概念。任何良好社會,都富于理想;任何理想,都富于審美理想;美學為社會提供審美理想,激勵人們朝審美理想奮斗,功在當代、利于千秋,推動社會朝著審美方向前進。
美學者,人學也,屬人文科學,作為理性研究審美現(xiàn)象的觀念體系,必須把人、審美的人、美化人生和社會以至天下放在第一位,從感性至知性到理性,探尋審美心性在美化人生、美化社會、美化天下中的過程、機理、特征、規(guī)律和功能作用。對此,美學界或許有三大疑問。一是對美感研究這一中樞怎么辦?套用體用關系,相對而言,在這里就得以心性為體、美感為用,這既是弘揚中華美學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、構建中國特色美學體系的需要,更是心性作為審美心靈的性質和本質必須得到充分體現(xiàn);美感系統(tǒng)中那些有利于心性健康、心性美化、審美心性研究的,都歡迎,盡可收入囊中予以消化融化。二是對藝術研究這一中心怎么辦?美學關注的重點在人而不只是物,把握的關鍵在藝術家而不只是藝術品,能把藝術家研究透了就了不起;由文學理論、美術理論等藝術理論更多專注于藝術品研究,展現(xiàn)分工和學科優(yōu)勢,豈不你好我好、皆大歡喜?三是對黑格爾以來以藝術研究為主體這一傳統(tǒng)怎么辦?美學史上,無論中西,以人為本是主流,以藝為本是支流。黑格爾《美學》開宗明義就講,他講的范圍是藝術、美的藝術,而不是全部;就此書而論,也要回到至少聯(lián)系到他的《精神現(xiàn)象學》和《哲學全書》中去理解,拉到他的以人為本、精神主體中去把握。如把美學以藝術研究為主體的一支算到黑格爾頭上,那是被誤讀誤解的一支;何況,20世紀美感研究中樞框架早把這一支給改造了。
毋寧說,構建富于審美心性的美學,能提升人生質量和社會力量,升華審美境界和美學品質,為民族復興貢獻具有科學蘊涵和社會效益的心智;在國際美學論壇上,將華光照耀、異彩紛呈。
據(jù)《人民日報》
對待他人,美學秉持如此情懷: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?!?nbsp;
對待社會,美學堅信:“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,將是這樣一個聯(lián)合體,在那里,每個人的自由發(fā)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(fā)展的條件?!?nbsp;
對待自我,美學強調審美自信、自覺、自樂、自行?!凹娢峒扔写藘让蕾猓种刂孕弈堋薄奥仿湫捱h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?!?nbsp;
這些極具審美心性意蘊的美學思想,得到廣泛傳播,有些已家喻戶曉。這表明審美心性研究有益于人生、有益于社會、有益于美學。美學花更大精力投入審美心性研究,大有可為。
美學作為審美人生的必修課、人生審美的教科書,直面人的精神世界,為人的審美心性把脈定性定向,引導審美心性朝著合規(guī)律合目的方向發(fā)展。人的心性是個復雜體,有真有假,有善有惡,有美有丑,或“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魔鬼”。人生百態(tài),各不相同,有的中庸或偏執(zhí),有的誠懇或狡黠,有的睿智或陰險,有的豪邁或纖弱,有的仗義或狹隘,有的狂狷或媚俗,有的飄逸而不切實際,有的浪漫而罔顧過程。美學告訴人們,哪些是美的,哪些是丑的;哪些是雅的,哪些是俗的;哪些可美化雅化,如何去丑避俗;哪些需揚棄乃至拋棄,不丟掉一些不美的,會帶來污點、造成污染;經(jīng)過哪些階段能達到完善完美。這樣由表及里、由膚到骨,知人論世、相向而論,有序提高人們自我修煉、自我反省、自我完善的信心和能力,美學就能服務人生并美化人生,促進人們確立審美精神、端正審美心性,通過審美體驗,向著如古人所說的“內圣外王”方向努力。
柏拉圖《理想國》有這么一段陳述:人在童年,感受藝術,獲得節(jié)奏、和諧等概念,往往能順暢地通達情理之美,成長后能更好獲得理性;由此心靈之美出發(fā),逐步接近法律與制度的美、科學的美,最后得到對絕對美的直覺認識、進入審美理想世界。用今人話說,就是從人生審美走向社會審美,從個人心性之美邁向社會和諧之美,通過審美經(jīng)驗、審美認識、審美超越,進入精神上的審美理想國。這就要求美學注入社會關系審美元素,使得真善美得以貫通;注入社會環(huán)境審美元素,使得審美精神得以彰顯;注入社會歷史審美價值,使得時代審美成果得到歷史檢驗。
比如,“凈化”這個古老美學概念,現(xiàn)在被廣泛使用,對自然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社會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政治生態(tài)要凈化,對學術生態(tài)也要凈化。一個社會,丑、俗、污等泛濫,如同精神上的洪水泛濫;如果大面積地以丑為美、以俗自傲、以污為凈、貪污腐敗成風,那么,這個社會的精神大廈就會坍塌。再如,“理想”是一個關于明天會比今天好、將來會比現(xiàn)在好、從有限走向無限、從必然走向自由的審美理念,也是一個被后世用之不竭的古老美學概念。任何良好社會,都富于理想;任何理想,都富于審美理想;美學為社會提供審美理想,激勵人們朝審美理想奮斗,功在當代、利于千秋,推動社會朝著審美方向前進。
美學者,人學也,屬人文科學,作為理性研究審美現(xiàn)象的觀念體系,必須把人、審美的人、美化人生和社會以至天下放在第一位,從感性至知性到理性,探尋審美心性在美化人生、美化社會、美化天下中的過程、機理、特征、規(guī)律和功能作用。對此,美學界或許有三大疑問。一是對美感研究這一中樞怎么辦?套用體用關系,相對而言,在這里就得以心性為體、美感為用,這既是弘揚中華美學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、構建中國特色美學體系的需要,更是心性作為審美心靈的性質和本質必須得到充分體現(xiàn);美感系統(tǒng)中那些有利于心性健康、心性美化、審美心性研究的,都歡迎,盡可收入囊中予以消化融化。二是對藝術研究這一中心怎么辦?美學關注的重點在人而不只是物,把握的關鍵在藝術家而不只是藝術品,能把藝術家研究透了就了不起;由文學理論、美術理論等藝術理論更多專注于藝術品研究,展現(xiàn)分工和學科優(yōu)勢,豈不你好我好、皆大歡喜?三是對黑格爾以來以藝術研究為主體這一傳統(tǒng)怎么辦?美學史上,無論中西,以人為本是主流,以藝為本是支流。黑格爾《美學》開宗明義就講,他講的范圍是藝術、美的藝術,而不是全部;就此書而論,也要回到至少聯(lián)系到他的《精神現(xiàn)象學》和《哲學全書》中去理解,拉到他的以人為本、精神主體中去把握。如把美學以藝術研究為主體的一支算到黑格爾頭上,那是被誤讀誤解的一支;何況,20世紀美感研究中樞框架早把這一支給改造了。
毋寧說,構建富于審美心性的美學,能提升人生質量和社會力量,升華審美境界和美學品質,為民族復興貢獻具有科學蘊涵和社會效益的心智;在國際美學論壇上,將華光照耀、異彩紛呈。
據(jù)《人民日報》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