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臘貨不再飄香
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7月03日
來源:天門網
打印:
字體:
●超平
在我天門農村老家,過年時,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臘貨,最平常普通的是臘肉、臘魚、香腸、板鴨等。這風俗從古到今,祖祖輩輩傳承下來,一代又一代,一年又一年。在過去,臘貨的多少是貧窮與富有的重要標志,每家不管生活多么艱難日子多么困苦,當家人想方設法節(jié)衣縮食都要臘一二個品種。
我家的臘貨,是一串串悠長的故事,每當想起它,就會使人感到回味無窮。
小時候,家里的臘貨基本上是一塊肥肥的豬肉,大約二三斤重。母親把臘肉裝在一只陶器罐里,嚴嚴實實地封好。客人來了,用刀切薄薄的八九片,然后盛大半碗腌菜,把臘肉片蓋在上面,蒸熟之后,端端正正地擺在飯桌中央。聞著誘人的香味,我和弟妹是眼冒綠光,垂涎三尺,但能不能吃、吃多吃少,還得看母親的眼色行事。若是平時,母親是舍不得拿出來吃的。有一次吃飯時,我問母親:“怎么不臘一些瘦的豬肉呀?”母親聽后,頓時愣了一下,端碗的手也僵住了,臉上的表情是木木的。還有一年,連臘肉的影子都沒有見到,我不知怎么回事。母親告訴我,臘肉掛在院子里曬太陽時,沒有看好,被人偷去了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母親說話時,眼角是濕濕的。
上學時,家里的臘貨一年一年在增多。母親把臘貨掛在竹篙上曬太陽,一串串,一排排,竹篙也一年比一年粗。不管誰來了,大大方方地溫一壺水酒,蒸幾樣臘貨,熱熱情情地招待。那天母親問我:“平兒,你喜歡吃什么?”我回答說:“喜歡吃板鴨?!钡匠燥垥r,一碗滿滿的香噴噴的板鴨就擺在了我的面前。
大學畢業(yè)那年,家里的臘貨擠滿了整張飯桌,有香腸、板鴨、魚、肉、雞等等。我數(shù)了數(shù),有十六個品種之多。母親一邊“平兒長平兒短”地叫我吃,還一邊叫我猜,這是什么,那又是什么。每當我沒有猜對,或是猜不出來時,她就會樂得合不上嘴,然后用筷子指點著,像老師教學生那樣,一樣一樣地告訴我。
有天傍晚,太陽早已下山,家里的臘貨還在外面的竹篙上,我看見后,趕緊把它收回了家,累得氣喘噓噓的。母親見了,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。她笑著告訴我,現(xiàn)在家家戶戶都不缺這樣的食物,就是在外面過夜,也不會有人要的。
今年回去過春節(jié),家里竟沒有了臘貨。做飯時,母親拉開雙門冰箱,除了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蝦,還有時令水果,各種糕點。母親臉上漾著笑,嘴里卻有些抱怨地說:“去年的臘貨,到中秋節(jié)才吃完。臘的東西沒有營養(yǎng),也不利身體健康,還是新鮮的好吃。”這情形好像占了便宜又賣乖,令我忍不住發(fā)笑。
臘貨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多、從多又到無的演變,時間經歷了千百年,從表面上看,好像是很簡單很平常,其實是風起云涌驚天動地的事,它不僅終結了一段漫長的歷史,改變了老祖宗留下來的觀念習慣,更重要的是見證了一個個日異變遷的歲月,折射出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,社會發(fā)展進步、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燦燦光芒。
在我天門農村老家,過年時,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臘貨,最平常普通的是臘肉、臘魚、香腸、板鴨等。這風俗從古到今,祖祖輩輩傳承下來,一代又一代,一年又一年。在過去,臘貨的多少是貧窮與富有的重要標志,每家不管生活多么艱難日子多么困苦,當家人想方設法節(jié)衣縮食都要臘一二個品種。
我家的臘貨,是一串串悠長的故事,每當想起它,就會使人感到回味無窮。
小時候,家里的臘貨基本上是一塊肥肥的豬肉,大約二三斤重。母親把臘肉裝在一只陶器罐里,嚴嚴實實地封好。客人來了,用刀切薄薄的八九片,然后盛大半碗腌菜,把臘肉片蓋在上面,蒸熟之后,端端正正地擺在飯桌中央。聞著誘人的香味,我和弟妹是眼冒綠光,垂涎三尺,但能不能吃、吃多吃少,還得看母親的眼色行事。若是平時,母親是舍不得拿出來吃的。有一次吃飯時,我問母親:“怎么不臘一些瘦的豬肉呀?”母親聽后,頓時愣了一下,端碗的手也僵住了,臉上的表情是木木的。還有一年,連臘肉的影子都沒有見到,我不知怎么回事。母親告訴我,臘肉掛在院子里曬太陽時,沒有看好,被人偷去了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母親說話時,眼角是濕濕的。
上學時,家里的臘貨一年一年在增多。母親把臘貨掛在竹篙上曬太陽,一串串,一排排,竹篙也一年比一年粗。不管誰來了,大大方方地溫一壺水酒,蒸幾樣臘貨,熱熱情情地招待。那天母親問我:“平兒,你喜歡吃什么?”我回答說:“喜歡吃板鴨?!钡匠燥垥r,一碗滿滿的香噴噴的板鴨就擺在了我的面前。
大學畢業(yè)那年,家里的臘貨擠滿了整張飯桌,有香腸、板鴨、魚、肉、雞等等。我數(shù)了數(shù),有十六個品種之多。母親一邊“平兒長平兒短”地叫我吃,還一邊叫我猜,這是什么,那又是什么。每當我沒有猜對,或是猜不出來時,她就會樂得合不上嘴,然后用筷子指點著,像老師教學生那樣,一樣一樣地告訴我。
有天傍晚,太陽早已下山,家里的臘貨還在外面的竹篙上,我看見后,趕緊把它收回了家,累得氣喘噓噓的。母親見了,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。她笑著告訴我,現(xiàn)在家家戶戶都不缺這樣的食物,就是在外面過夜,也不會有人要的。
今年回去過春節(jié),家里竟沒有了臘貨。做飯時,母親拉開雙門冰箱,除了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蝦,還有時令水果,各種糕點。母親臉上漾著笑,嘴里卻有些抱怨地說:“去年的臘貨,到中秋節(jié)才吃完。臘的東西沒有營養(yǎng),也不利身體健康,還是新鮮的好吃。”這情形好像占了便宜又賣乖,令我忍不住發(fā)笑。
臘貨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多、從多又到無的演變,時間經歷了千百年,從表面上看,好像是很簡單很平常,其實是風起云涌驚天動地的事,它不僅終結了一段漫長的歷史,改變了老祖宗留下來的觀念習慣,更重要的是見證了一個個日異變遷的歲月,折射出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,社會發(fā)展進步、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燦燦光芒。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