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薪鎮(zhèn)地處江漢平原腹地,北枕青山,南望漢水,天門河蜿蜒流淌,荷沙線穿境而過。清道光元年(1821)為天門縣上白湖村上二里(中港里)漁薪團;民國時期,先后為漁薪區(qū)、第八區(qū)、第五區(qū)。新中國建立后為漁薪區(qū)(火箭漁薪人民公社)。1950年設(shè)區(qū),1956年分設(shè)趙場、金場2個生產(chǎn)指導組,1957年復區(qū),1958年與黃潭合并為公社。1959年與黃潭分開,為漁薪公社。1984年為縣轄鎮(zhèn),1987年為市轄鎮(zhèn)。
漁薪街景
【旅游景點】
位于境西6.2公里處的青山,為大洪山余脈,海拔92.5米,由青云山、紫山、寺山、豬尾山四山組成。相傳唐朝時,這里寺廟林立,規(guī)模宏偉。青山古寺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折毀。1993年,重建青山觀,香火再起。走近青山,山上的松,山下的桔,滿目蒼勁綠翠,四季飄香,山腳下河湖三面環(huán)繞,魚鴨滿塘,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木魚山頂,水電站閃亮豬尾山南,養(yǎng)豬場排列半山坡,千畝稻田、綠遍北麓。每逢春季,來這里觀光旅游的人絡(luò)繹不絕。
【杰出人才】
漁薪鎮(zhèn)地靈人杰,人才輩出,后繼有人。清末進士沈澤出,民國初年曾任總統(tǒng)府銓舒部參事。著名電影劇作家李洪辛,從1938年至1982年,先后創(chuàng)作《保衛(wèi)盧溝橋》、《南昌起義》等電影文學劇本幾十部,其中大多數(shù)劇本均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吳禮義,是中國80年代被批準的首批博士生導師。開國將領(lǐng)陳華堂,"西海平寇、淮海建功、赴湯蹈火,所向披靡",17年的戌馬生涯5次負傷,9次受獎,榮膺"常勝師長"盛名。1958~2003年間,漁薪籍在外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。其中擔任黨政軍縣團(團)級以口領(lǐng)導干部107人,具有中高職稱的科技人員、學者、教育家、藝術(shù)家500多人,獲碩士學位的228人,獲博士學位的63人,在國外留學生和在國外工作的35人,當代知名編輯有原《湖北日報》社主任編輯程平,《解放軍報》副主編吳順祥,高科技人員有河南省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董孝元,河南省駐馬店畜牧獸醫(yī)總站高級畜牧師李洪文,西安飛機制設(shè)計研究所所長,國家工程院院士李鴻毅,中國電子工業(yè)部第54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楊運鴻。著名教授有香港中文大學數(shù)學系教授、微分專家魏軍成。在國外的有知名澳籍華人邊曉等。